国资为何集中退出环保产业?有分析曾经指出过原因。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认为,环保资产集中出让的原因主要有3点:一是资产优化,二是曾经大举进军环保的国资跨界者剥离环保资产,第三则是变现自救。昆山输送设备生产厂家
对于国企而言,既然作为新兴业务赛道的环保已不能产生足够的回报,那么加快剥离就是当下的上上之策,有助于实现“瘦身”,以更专注发展主业。比如中国信达资产,挂牌甘肃瑞赛集团股权(持股21.85%)后,又计划转出博天环境股权(持股1.06%),动作频频。
E20水网固废网认为,国资离场,一是大背景下的战略收缩,回归核心业务;第二则是因为环保行业从“政策红利”转向“市场红海”;第三是标的资产盈利欠佳,退出部分项目回笼资金。
近年来,“聚焦主责主业”成为国资监管的核心要求,环保作为传统意义上的“非优势业务”,成为首批被剥离对象。不少非环保主业的国企主动剥离环保资产,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及优化公司业务结构。例如,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上海电气”)宣布,计划通过公开挂牌方式转让其所持有的上海电气集团(肃宁)环保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肃宁公司”)100%股权,挂牌价格为1.57亿元。此举标志着上海电气在环保业务板块的重大调整,意在逐步退出运营类资产,聚焦核心装备和产品技术的自主研发,推动环保业务板块转型发展。上海电气表示,这一决策将有助于公司优化资产配置,降低财务风险,为未来的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总的来说,环保产业已经度过了上下半场的分水岭。2022年以前,环保产业处于“上半场”,企业要做的事主要就是跑马圈地,尽可能地扩大规模,所以会有大批国有企业进军这一领域。